close

中國時報【林欣誼╱台北報導】

不同世代的文青分別在哪裡逛書店、看電影、喝咖啡?現代的文青以網路交流發表意見,過去的文青,則是交換手抄書,用油印機排印刊物。「文學摩登:台北文青生活考」特展正在台北中山堂舉行,展出自一九四五年至今的文青相關物件。

過去「文青」指飽讀詩書、愛好文藝者。近年來「文青」逐漸變成一種結合消費文化的特定形象,如黑膠框眼鏡、LOMO相機,寧餓死也要支持小劇場和影展等。更甚,近來「文青」還成反諷標籤,指追隨潮流卻未必深刻思考者。

向陽、郭強生、鴻鴻、楊佳嫻等各世代作家昨出席「文學摩登:台北文青生活考」開幕,策畫的鴻鴻談到這個展覽,定義文「青」非關年紀,而是一種懷舊狀態。

展覽展出作家們的回憶摘文,呈現不同年代的文青潮流。戰後文青籠罩白色恐怖中;一九六○年代的中山堂、美國新聞處、國軍文藝中心以及田園咖啡館,一如今天的誠品書店和永康街小酒館,都是文人匯聚地;七○年代現代詩發展蓬勃,搖滾樂盛行;八○年代文青關鍵字有台灣新浪潮電影、太陽系MTV、村上春樹;九○年代文青曾經參與野百合學運、後現代主義的洗禮。廿一世紀進入網路世代,一群六年級小說家則透過網路在文壇結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htotophot365 的頭像
    phtotophot365

    相機分享區

    phtotophot3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